音乐生活报

  

名家声乐教学系列之阎维文 让年轻人爱上民歌,就是艺术的传承

发布日期:2018/11/20 13:33:56    
  

名家声乐教学系列之阎维文

让年轻人爱上民歌,就是艺术的传承

 

 

  阎维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他演唱过上千首歌曲,由他首唱的《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举杯吧朋友》、《母亲》等歌曲脸炙人口、广为传唱。他的演唱博采众家之长,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流畅,感情纯朴真挚,洒脱中见细腻,热烈中蕴深沉,值得回味。

民族声乐艺术

必须和时代合拍

  阎维文对中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曾说:“民族音乐在中国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时代是发展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必须和时代合拍。我永远不抛弃民族的东西,始终把根扎在故土上,要为民族声乐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前年轻观众见了我会说,‘我爸妈很喜欢听您的歌’;后来变成了,‘我爷爷奶奶很喜欢听您的歌’。”在阎维文看来,观众说的虽是夸奖自己的话,但事实上民歌的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民歌日趋边缘化。

  所以近几年开始,除了一些日常工作,阎维文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收集、整理各地民歌上。“做我们这个工作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引导大家,而不是去迎合大家。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做中国民歌的收集整理。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发展,创作是多方面的,包括编曲,调整词。怎么更符合这个时代,把中国传统的,流传了很多年的经典作品,用今天人们的审美和方法进行重新演绎和演唱,留下我们对中国民歌的一种记忆、一种痕迹,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民歌。”

  阎维文先后完成了对19个省份民歌的收集、整理、再创作加工以及录制工作。“挖掘整理民歌资源只是基础性工作,要让民歌传承下去,关键还得扩大民歌的受众群体。”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听民歌、唱民歌,阎维文把自己挖掘整理并创新编创的民歌放到网上,向年轻的听众介绍每首民歌背后的故事。

  当被问到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能影响多少人时,阎维文说:“能影响几个算几个。现在,我只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先做好。”尽管在民歌传承中踽踽而行,但阎维文为此十分执着。

  阎维文表示,民歌,不是“老”和“土”的代名词。要在变化中前进,有新的发展与突破,与时俱进。一些流行、美声的元素都值得借鉴。歌唱演员应该把每一首歌都当成新歌,勇于跳出已有的“框子”,加入自己的感受,唱出自己的个性、味道,这样才能赋予民歌崭新的生命力,自己的歌唱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用我的演唱经验和体会

跟歌手们做一个交流

记者:听说您一直在举办民族声乐大师班,培养了很多年轻人?

  阎维文:我从2014年开始办了一个民族声乐大师班,从全国各地招收学员。我们这个班很有意思,有业余的,也有一线的专业歌手,有在读的学生,有研究生,有硕士生,还有博士生,面非常广。我们在一个平面上探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观念。已经办了几期,严格地讲,到目前效果非常好。每一个学生出来以后,无论是上小课的还是听大课的,我们私下里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大家还是觉得收获满满的。

  记者:您怎么给这些学生上课呢?

  阎维文:在上课的开场白时我就讲,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声乐老师,我只是想把自己这40年的演唱经验和体会跟歌手们做一个交流,有些东西可能是老师教不了的,作为歌手却可能直接对话,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观点,包括一些唱法。另外我一边唱一边说做示范,而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他们自己应有的最本质的声音,虽然解决问题不是一堂课两堂课一个月两个月能解决的,我首先是让他们找到每个人应该有的最好的声音,有些人往往是在学的过程中或者演唱过程中加了很多毛病,或者附加很多东西,把他应该有的好的音质埋没掉了,在方法上很多人还是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声乐上有问题,所以经过几期的办班,应该说上课的人接受了一种他们认为是比较新的观念。其实我的观念并不新,我就是直接地跟他对话。

  记者:参加学习的学员有展示机会吗?

  阎维文:我们每期要从大师班优秀学员中选一些人出来,在全国巡回演出,搞了一个“阎师高徒的演唱会”。我想在课堂上给他们的东西是纯的方法,到舞台上就是一个全面的展示。大师班也在石家庄、南京、北京进行了几场演出,演下来以后很多人得到了锻炼,与大的交响乐团合作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这是需要长期去做的事情,让真正热爱歌唱事业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平台,为对歌唱有追求的人,为把歌唱当做一种事业来做的人提供很好的平台,我想任何机会我都不会放过。对于我来说,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舞台,就是这样后浪推前浪,才能使事业真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