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要真正成才,必须了解音符背后的文化和底蕴” 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你化解小提琴瓶颈困扰

发布日期:2018/11/13 17:24:12    
  

“要真正成才,必须了解音符背后的文化和底蕴”

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你化解小提琴瓶颈困扰

  1951年秋天,上海音乐学院招收了第一批25名少年班学员,他们被视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音乐家。这25名学生里,有后来因为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举成名的俞丽拿,也有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

  从进入少年班到1958年正式上大学,丁芷诺见证了新中国最初的巨变。“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有了自己小汽车,音乐学院的同学们也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可以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些什么。”丁芷诺回忆道,就在那一年,“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立了,成员包括丁芷诺、俞丽拿、何占豪、沈西蒂、沈榕等人。他们研究沪剧、越剧、评弹,致力于“让小提琴说中国话”,发出新的声音。

  从教数十年,丁芷诺创作和编配的教材达30多种。她一直坚持,学习小提琴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她曾发表《对小提琴人才培养的思考》《致一位考级学生家长的信》和《乐器之忧》等文章,阐述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她还曾撰文《谁来监督评委》,提出自己对音乐赛事不公平现象的担忧和建议。1994年,丁芷诺以父亲、作曲家丁善德之名创立了上海丁善德艺术学校,招收了许多有才能却没被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录取的琴童,让他们在文化教育不荒废的同时,得到专业的指导。

  改革开放40年,丁芷诺看到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中国琴童开始出国留学,在国际比赛上崭露头角,走向世界舞台。她也遇到过许多少年神童,长大后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小提琴大家。她说:“中国琴童,有天赋,有勤奋,但许多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够。要真正成才,必须了解音符背后的文化和底蕴。”

  丁芷诺教授认为,学习小提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人体器官(主要是双手)动作适应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几个关口是必须经过的。每个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也有着个性差异,有的人对某些关口很容易就过去了,也有的遇到了瓶颈怎么也过不去。

  第一道关口:对乐器的支撑,包括持琴持弓,左手手型,弓弦关系。

  常见的问题有:琴头低,弓子不能与琴弦形成直角关系,弓子歪来歪去,左手34指站不起来等等。

  1、琴头低

  演奏小提琴要求正确的两个支点的持琴,在初学时左手臂是有点累,但如果坚持每天五分钟的正确姿势锻炼,有时可以将琴顶在墙上,经过一个阶段养成了习惯,会发现找到了平衡感觉的持琴姿势,反而不累。反而琴头越低越举不起越累。有的孩子看着谱,琴头总是越拉越低,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琴头的位置大约在五线谱的第几行,经常用这个标准来提醒和检查自己。

  2、发音不好,声音弱

  把弓子放好在弦上,要求勾住弦做出一个重音,这个声音要有共鸣,要能听到琴弦的振动。从分弓开始,最好拉一下停一下,每次都有个新的开始。即使拉连弓的乐句,也可以拉一小句后停一下,特别是换弦时,要换到新的弦后再运弓,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允许噪音的出现,经常做“拉拉停停”的练习会帮助改进声音。

  第二道关口:左手熟悉指板,包括手指排列,以及对于第一把位至第五把位内各个把位的指法的掌握。

  这个阶段是“搞脑筋”的阶段,要发展头脑的理解力、推算力、分析和记忆的能力等。常见的问题有:分不清全音半音、搞不清调号、该升不升、该降不降、把位指法不熟等等。

  3、这阶段需要学习乐理知识,学习各个把位的音阶,学习固定第二把位及第三把位的常用调音阶和琶音,直到熟练掌握。只有经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正确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4、如果手指排列搞不清,可以把常用的几种手指排列分成不同类型,如ABCD等,有意识地说出现在的乐句是哪种排列类型。

  第三道关口:找动作平衡,包括右手对弓根弓尖的平衡,对各琴弦换弦平面的平衡,左手四个手指按指的平衡,换把动作的平衡等等。

  常见的问题有:运弓不直、手指过分用力或手指无力等。

  5、运弓不直

  对弓根和弓尖的两点无概念,没有搞清手臂在这两点的位置以及联系这两点的动作关系。人的手臂在运弓时其实和鸟儿展开翅膀是很相像的,想象一下鸟儿在停下时缩起的样子和我们在弓根时的状态是很像的,当鸟儿展开翅膀飞翔时,打开的是胸骨,我们学习鸟儿展翅就不要因肩松垮造成弓子滑落。在每条弦上放在弓根,弓尖的位置,做“鸟儿展翅”的练习会帮助运弓走直。

  6、手指过分用力或手指无力

  手指过分用力的人往往是加用了手腕或手掌的力量,而不是手指只用指根以上的动作。可以将手掌放在第三把位,靠在琴颈弯处,使得手指只能以做手指根以上动作,练习塞夫契克等人的手指练习。手指无力者一般是手指没有站起,尤其是小指一定不要变成笔直形状。

  第四道关口:学会听,发展心智能力。包括听音准,培养内心节奏,学会读谱和背谱等等。

  常见的问题有:学生听音不准、节奏越来越快、弓指法记不住等等。

  7、音不准

  培养学生听音准,要学会充分利用空弦,在第一把位时建立用3指对八度空弦,1指对四度,2指对三度及各手指平行五度的习惯,在第二把位时用2指对空弦,第三把位时用1指对空弦等。左手的稳定对音准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起良好的手型,音准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8、节奏越拉越快

  大部分孩子都有越拉越快的习惯,从心理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想表现自己有本事,同时也有控制不住的原因。如果经常有钢琴伴奏,养成能跟钢琴合作的习惯有助于节奏感的培养。跟着节拍机练习也是很重要的,会帮助建立内心的节奏感。

  9、弓指法记不住

  挑出几处有特点的弓法或换把的指法,反复练习直到熟记,不允许自己忘记,逐渐养成记住旋律同时记住弓法指法的习惯。

  10、背谱老是串错

  只靠感性的记忆是不可靠的,要尽早让孩子对乐曲有分析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能力必不可少。要像语文学习中分析段落那样,经常看看这首乐曲分几段,有哪些句子看起来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用看图找同与不同的办法找出这些难点。丁芷诺教授经常说:找相同处的不同点。一定有一个音不同,才导致了后面的发展变化。

  有的孩子拉琴不用头脑控制手的动作,而只是靠手的习惯拉琴,造成脑手分离,这是不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琴童都有这个问题。

  11、看谱慢

  每首乐曲不论是练习曲或乐曲,首先要对调号(手指排列),节拍(心中打几拍)做出反应。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练习曲学得少,视谱就慢。这些都是最有用和不可或缺的,要养成每次学新课时先读谱的习惯。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阶段,似乎出现了一只拦路虎,几乎在一段时间内没什么进步。以致孩子没了信心,甚至对拉琴也失去了兴趣。而有的时候突破解决了某个问题,就此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就此上了一个档次。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然而,一旦穿越过去,眼前会豁然开朗,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些关口其实就是小提琴的基本功,有时需要集中突破,有时需要耐心等待。放弃学习小提琴的孩子都是在这些关口处。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产生厚积薄发的效果。一般来说当孩子到十一二岁,心智渐成熟,习惯渐养成,基本功的作用就会显现。如果只顾拉曲目而没有基本功的积累,那么坏毛病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丁芷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

  作为专业音乐教授,多年来她改编了深受中外听众欢迎的弦乐四重奏、小提琴齐奏、弦乐合奏等曲目。其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一书,被评为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教学二等奖。她长期关心小提琴教学工作, 著有相当数量的专论。

  2000年以来她分别应邀在香港演艺学院及美国休士顿大学作为客座教授授课。1994年她与同事一起创办了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音乐教学环境的“丁善德艺术学校”,每年夏季“丁善德艺术学校”在厦门鼓浪屿,哈尔滨,成都, 苏州,雁荡山等地举行夏令营,受到各地小提琴教师和琴童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