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罗大佑 一首《东方之珠》,一个时代烙印

发布日期:2018/11/6 9:57:56    
  

罗大佑  一首《东方之珠》,一个时代烙印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提起这首《东方之珠》,可能不会有人觉得陌生,这正是由刘德华和那英在香港回归时演唱的歌曲。而它的原唱者,就是创作出《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等耳熟能详作品的罗大佑。

  1991年,罗大佑将音乐视角从中国台湾正式转向中国香港,并将自己1986年创作的《东方之珠》亲自填写了国语歌词,推向市场。这首全新的《东方之珠》,道出了香港和祖国母亲之间同根同源之情,也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一首经久传唱的佳作。

在大时代下做 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者

  作为医师世家的一员,从出生开始,罗大佑的路就已经被规划好了。在爸爸妈妈的影响和规定下,他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罗大佑的父母根本不问他的志愿,自作主张就给他填写了台湾医科大学的志愿。

  但罗大佑始终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偶然的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抱着吉他唱歌,这一幕触动了他的心,唱歌的这个想法就在他心中慢慢的萌芽,当他的歌声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时,不顾家人的反对,罗大佑正式走上了歌手这条路。

  罗大佑的嗓音十分沙哑歌声非常有味道,最可贵的是他有满腹写词作曲的才华。从爱好变成事业,从业余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从不知名的小医生一跃成为台北小巨蛋体育场开演唱会的歌手之一,后来他出专辑、给众多歌手做音乐监制,音乐将他潜在的一面发掘出来。

  罗大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童年》《光阴的故事》《明天会更好》等等,他的作品有趣却从不取悦市场,最注重的是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而且歌曲动听好记朗朗上口,比如那首传唱度颇高的《东方之珠》,描写的就是香港回归。罗大佑没有辜负大时代赋予他的歌手的身份,在香港的岁月,他分别写出1986年及1991年两个版本的《东方之珠》。他总在不停地用歌曲来观察香港、关注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罗大佑又参与创作了《明天会更好》。和其他一味抨击和嘲笑的同期文艺作品不一样的是,罗大佑的歌曲当中包含着反思,通过社会现象的反思,也通过年轻人的反思。

对故土的一抔热爱 成就了这首《东方之珠》

  作为中国台湾的音乐人,罗大佑的骨子里似乎有一种思乡情绪。就像那首《鹿港小镇》里面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对传统的怀念一样,《东方之珠》里面,似乎也有这种深沉的相思情绪。当这种对故土的情感表达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的时候,罗大佑采取了拟人的手法,表达自己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他对香港回归的那种深沉的理解,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无法表达出来的。当《东方之珠》以庄严的曲式恳切描绘出香港独特的时空位置,以及感情、压力、希望和未来时,不仅深化了香港人对这个岛屿的认同,这种大气的诗意,也更能表达内心情感。而这首歌,也成为香港回归时传唱最广的流行歌曲……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像是饱经沧桑的老者对故土的一抔热爱。

  周杰伦曾经这样评价过罗大佑:“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什么歌能够流传超过三年?很少,但罗大佑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

  在罗大佑身上,我们不难看到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在除了“靡靡之音”之外的巨大作用,音乐利用它的本身传播属性,对当时年轻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他的歌曲能够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金曲的原因。

  他说:“舞台和音乐最早的起源是用于祭天的,那就是说音乐需要一颗虔诚之心去对待,需要一种对天而明誓的真心。”在这句话里,多多少少能看到罗大佑本人的一点影子。在他的音乐里,最常见的东西就是坦诚,就比如他曾花了五年时间写出像《童年》这样童趣天真的歌,这些歌也鲜明地表现了罗大佑的与众不同。

  “音乐和争执一样,都是在表达意见,如何让不同的意见在当下和平共处,这才是最重要的。”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坦诚,对音乐有着表达观点的执着,对音乐有记录时代脉络的“野心”,这就是罗大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