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浅析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发布日期:2018/10/30 14:55:28    
  

浅析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肖斯塔克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克维奇主要以交响乐作曲家闻名,他具有天生交响乐作曲家的雄姿,掌握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纯管乐的,有标题音乐的,也有声乐器乐的。他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代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巅峰,并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在苏维埃美学范畴内创造自己全部作品的优秀作曲家。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那独特风格的旋律、律动鲜明的节奏极具艺术感染力,牢牢地捕获了听众的心灵。

  自从获得很大成功的《第一交响曲》问世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十二个春秋,肖斯塔克维奇才写出了一部能与其匹比的作品——《第五交响曲》。

  要了解肖斯塔克维奇创作《第五交响曲》的心历路程,就不得不提到肖斯塔科维奇于19301932年创作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这部歌剧的演出经历极有戏剧性,起初赢得了一片赞叹之声,以后的四年间,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在美国、英国、捷克、瑞典和南斯拉夫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公演。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褒贬不一的对这部歌剧的激烈讨论。在作曲家人生路上,这是第一次感情和声誉的重挫,这部歌剧艺术创作而引发的赞扬与批评,使得肖斯塔克维奇内心承受巨大的挫折与苦闷,精神上受到的折磨与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从此,肖斯塔克维奇再也没有涉足新的大型歌剧和舞剧的创作。

  在经历了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的挫折后,作曲家从茫然无措和忧郁失望中逐渐沉静下来。肖斯塔科维奇于1937418日至729日,创作出《第五交响曲》,同年1121日,由姆拉文斯基指挥在列宁格勒首演。

  《第五交响曲》是肖斯塔克维奇经过深思熟虑而创作的一部无标题交响曲。作品上演后引起了巨大反响,19371228日肖斯塔克维奇自己表示:“我的新作品可以成为抒情英雄性交响曲。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的感情体验和全面肯定乐观主义。我想要在交响曲中展示的是通过一系列内在心灵斗争的悲剧性冲突来肯定作为世界观的乐观主义。”

  但是,当时有些西方音乐评论家倾向于贬低这部作品,他们认为作品主题对英雄的赞颂过于浮夸;还有人认为作品的主题平庸乏味,只是依赖配器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超的技巧,才得以吸引观众。但不管怎样,有一点看来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第五交响曲》自首演以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五交响曲》规模雄伟,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中板速度,采用奏鸣曲式。音乐富有戏剧性,其中包括悲剧性因素和复杂的思想情感,通过两个基本主题来表现。主部主题内部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刚毅严峻的音程大跳和附点节奏音型,再现部运用高低两个声部用模仿性织体陈述,预示一场斗争的来临;另一个是第一小提琴奏出的歌唱性旋律,象征一种痛苦的求索。抒情的副部主题速度略为加快,第一小提琴的宽广的旋律,在竖琴和其他弦乐和弦音型伴奏下,显得明朗、纯洁和崇高。在展开部中这两个对比主题在性格上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剧烈的矛盾冲突。乐章的高潮处在压缩的再现部,副部主题进入时才恢复了宁静的气氛。乐章的结尾,音乐暗淡并渐渐消失,流露出一种惋惜告别的情绪。

  第二乐章是一首狂放的诙谐曲,采用小块板速度,结构为复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典雅、轻快、明朗的诙谐序曲,舞蹈特征突出,富有幽默情趣。音乐开始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像是古老笨拙的舞蹈。乐曲中部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担任,音乐类似街头歌曲。这段音乐似乎暂时偏离了交响曲的主题思想,它并没有阐述什么深刻的思想内容,而是以嘲讽和幽默的笔触讥讽了突然想回到过去的那种创作方式。

  第三乐章也许可以说是整部交响曲中最美的、也是感人至深的一个乐章,采用的是广板,结构类似无展开部奏鸣曲式。音乐深沉内在,充满悲哀的情绪。作曲家在这里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情体验。缓缓流动的富于诗意的音乐,在听众的心中引起共鸣。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音乐充满自豪的气概,有一股一往无前的动力。仿佛主人翁消除了一切疑虑,对前面乐章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明确而坚定的回答。经过顽强拼搏,冲出困境,跨入了新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是这个乐章的主题思想的发展线索。音乐的结局是庄严辉煌,气势磅礴,俄罗斯进行曲风格的主题越来越有力、雄伟,最终把这部交响曲带到了一个胜利狂欢的解决,象征前程一片光芒。

  《第五交响曲》是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一部以表现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为特征的悲剧交响曲。作曲家自称为 “一个苏维埃作曲家对批评的答复”,作品描写的是“人类思想在新理想影响下接受再教育”。《第五交响曲》的主题思想——克服孤独、痛苦,走向乐观、欢乐,与贝多芬交响曲的“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的主题思想还是比较接近的,因此,也有人把肖斯塔克维奇的这部作品称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有着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咄咄逼人的冲击音型,极富张力的悲剧氛围,怪诞机智的幽默反讽,忧郁感伤的哀歌慢板。这些特征随着他不同的创作时期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前期突出滑稽幽默,中后期则明显多了反讽和嘲弄。中期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第五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可以说是作曲家平生所写的最好的慢板。圣歌式的主题平缓而有力地延伸着,展现了从宁静平和到紧张沉重,乃至悲恸至极的全部情感历程。

  创作《第五交响曲》时,肖斯塔科维奇自觉地把音乐创作看作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与道德活动。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大众性与平民性,在创作独具个性旋律的同时肩负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责任中有记录,有揭露,有捍卫,有拯救。这部以自然主义的真实手法直面历史的杰作,无疑给当时的苏联“音画”注入了充满生命力的血液。这种艺术家的胆识和作品高度艺术化地完美结合,恐怕在整个20世纪也无人能够超越。

  说到这部20世纪音乐优秀作品的美学特征有两点。一是崇高与媚俗的并存,或者说是一种带有媚俗的崇高。经常在很庄严的作品中,可以听到突如奇来的喧闹的法国号,嘶哑的长号,跳跃的钢片琴,附点音型的定音鼓,以及小提琴在高音区的独奏等等。这些音乐处理的隐喻,就是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那个“轻”拿出来调侃一下。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这种特征更多是由他与社会的矛盾所形成,是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与现行观念冲突(有时是妥协)的产物。第二个美学特征是悲剧色彩浓重。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应该让人想起生活,想起悲剧,想起苦难者。我们很难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大作中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技巧,找到为优美而优美的旋律。他的焦虑、恐惧、蔑视、挑战、希望、信念等无一不渗透在效果强烈、粗犷有力的进击节奏中。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内心深处对自己民族的深切而诚挚的爱。 

  在20世纪西方各个音乐流派中,肖斯塔克维奇很难归类。他并不坚持任何特定的流派,却仍然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音乐语言的根基是传统的,有调性的,但也使用不协和音响与偶然的无调性,只要吻合表现的需要。

  当多元构成的20世纪音乐舞台转入21世纪的音乐舞台时,当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抽象派音乐、环境音乐、概念音乐纷纷实验操练完毕,我们发现,群星闪耀过后,真正灿烂的并没有几颗。反而是20世纪初露出“大师相”的那几位真正成了各具风采的大师。被批评为天性守旧、风格保守、最少实验性的肖斯塔科维奇最终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不可替代的纪念碑,并被世人公认为是20世纪苏联、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作曲家之一。他和他的《第五交响曲》及其他优秀作品被载入人类光辉的历史史册,他的音乐思想将提醒后来者,音乐要永远与大众在一起。

/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影交响乐团张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