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孟卫东 经久不衰是衡量作品成败的标准

发布日期:2018/10/23 11:28:11    
  

孟卫东 经久不衰是衡量作品成败的标准

  孟卫东,1955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作曲,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长。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07年荣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及中国音协“金钟奖”任评委,在纪念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任音乐部主任。

  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红河谷》、《守望天山》;舞剧《长城魂》;音乐剧《一路寻找》、《站台》;歌舞剧《太行奶娘》;电影音乐《血色清晨》、《找乐》等;电视剧音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杨三姐告状》、《金婚》等。各种类型的歌曲近千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大风车》、《致祖国》等影响较大;《绿色的承诺》获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新作品一等奖,《快乐的风》、《最亲的人》获“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其创作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自1988年开始延用至今。

因父亲影响,与红色歌曲结缘

  815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方志敏》拉开了第五轮演出的帷幕。歌剧《方志敏》由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担任作曲、冯柏铭与冯必烈编剧、廖向红执导。指挥家张艺执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浙江交响乐团,携手韩蓬、王冲、刘嵩虎、张扬、赵丽丽、张心、刘珊、扣京等歌唱家,以深情旋律歌唱革命英雄的不朽诗篇。

  经过前几轮热演,歌剧中《映山红上杜鹃鸣》《十送红军》《假如我还能生存》等唱段已经深入人心。首演过后,孟卫东对该剧音乐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推敲打磨,更是重新创作了歌剧下半场第七曲,由方志敏妻子缪敏演唱。表现了缪敏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受尽摧残折磨时,革命意志却仍然无比坚定。这段咏叹调借“映山红”的形象抒发了缪敏“烈火重生别样红”的豪迈情怀,也表达了革命儿女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

  谈起红色歌曲,孟卫东说:“你知道吗?这里的很多红色经典歌曲都和我的家庭、我的家人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九一八》《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还有《延安颂》……”说着说着,孟卫东沉浸在回忆中慢慢地、一首首地哼唱起来。“《松花江上》,这歌我打小就很熟悉,它的作者叫张寒晖,词曲都是他写的,他家和我们家是老乡,我爸爸和他算是老交情啦,一块去的延安,还都在西安的一所学校里教书,天天都能碰见。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写信,包括在一些文章中,都是称呼他是‘愚兄’,一聊起来过去的事儿,精气神就上来了,随口就能哼唱几句。虽然在40年代,他就去世了……”

  “《延安颂》我也比较喜欢,原来我老听爸爸唱起,这个歌的作者和我父亲在延安时是老朋友,他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唱。这首曲子的作曲家吕骥也是我很喜欢的,你看这个曲子,纯粹从技术角度讲,写的很简练、很激昂,很带劲,重复着唱,特别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且这首曲子是当时只有27岁的吕骥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创作完成了的。”孟卫东笑着说。

时代和铁路 提供了创作源泉

  每天晚上7点,准时响起的《新闻联播》片头曲是国人最为熟悉的旋律之一。至今,这短短的16秒,已陪伴观众走过了整整30年。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曲作者是孟卫东。这段音乐是19883月在孟卫东手中诞生的,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为“每天都能传播作品”的作曲家。除《新闻联播》片头曲外,孟卫东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作曲的《同一首歌》也已成经典,这首歌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唱响后,20多年不衰。

  孟卫东的父母都在铁道部工作,家就住北京西便门外的铁道部宿舍。孟卫东打小就在中央音乐学院附近长大,当时他所就读的铁一中就在鲍家街,艺术氛围浓厚。1979年,孟卫东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工作,当时他的工作是手风琴演奏,但他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名作曲家。因此在工作之余,他挤时间自学作曲,经过3年的努力,他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1987年,毕业后的他回到原单位,开始从事作曲。

  他创作的数量最多的作品,就是为铁路站段写的歌,比如《快乐的风》、《动车姑娘》、《你好列车长》。孟卫东说:“我热爱音乐,是火热丰富的生活给了我艺术灵感,是蓬勃发展的铁路建设给了我创作激情,是欣欣向荣的祖国让我写出了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到基层慰问演出的时候,我认识了好多朋友,铁路人特别热情、好客,只要是跟铁路沾边的单位,很多人都能找到我。很多单位的工会主席跟我成为好朋友,让我给写歌,我基本都答应。所以我要感谢这个火热的时代,感谢中国铁路发展提供的创作源泉,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和音乐创作的大力支持。搞艺术要有平常心,不能脱离群众。”孟卫东说。

不断超越 勇攀文艺“高峰”

  孟卫东很忙,因为太多歌曲要谱写,他说:“看一部作品的成败主要是看作品的传唱度,经久不衰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今后,我的目标就是不断超越自己,我相信我会有一首作品能够超越《同一首歌》。”这就是爽朗真实的孟卫东,在他的概念里,好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孟卫东说:“音乐是一个大题目,作曲也是一个大题目。”他认为,大师就是“旗帜”,就是“桥梁”。一方面,国际级的音乐大师,如舒伯特、理斯特、柴柯夫斯基、马勒等,他们各自在歌曲体裁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了标志性,像一面旗帜,引领后来的作曲家紧紧去跟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研究这些国际级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会给自己的创作带来心灵的启迪,踏上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谈到此,孟卫东老师感慨良多,他说:“一直喜欢美国作曲家斯迪芬的钢琴曲《梦中的女郎》,那些音符,像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感觉气息相通。”

  孟卫东认为:“我们的音乐故事是给中国人看的。我写歌剧、音乐剧的音乐首先要想到是给中国观众的,要让中国观众能够听懂,让演员喜欢唱。”孟卫东还说,今天文艺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在“高原”上徘徊,还要勇攀文艺“高峰”。要从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在精神传承中获得力量,以生动的艺术创作,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鼓励万千民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