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才旦卓玛 我们要保持住民族音乐的纯真

发布日期:2018/8/28 12:29:33    
  

才旦卓玛 我们要保持住民族音乐的纯真

    才旦卓玛,藏族,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曾荣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五洲杯金曲奖”、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奖”等。

才旦卓玛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歌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歌唱家,她的歌声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她演唱的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她也成为西藏民族音乐唱腔的代名词。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保持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百花园里有一朵特别的花,那就是藏族音乐艺术。无论是表演风格、演唱技巧还是艺术特色等方面,藏族音乐艺术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全的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声乐演唱体系。

    才旦卓玛就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西藏民歌的演唱特点和思想感情,同时西藏民族特色使得才旦卓玛培养出了一个歌唱家的基本素质。在一次次的下乡巡回演出中,才旦卓玛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向民间艺人琼布珍及其他民间艺人和歌手请教“囊玛”、“堆谐”、“酒歌”和“弦子”等各种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采风录音,边学边唱,这才让她娴熟地掌握了藏族民歌特殊的演唱技巧。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一直觉得,民歌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根子’,是个必须要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民族的东西都是从民歌上面发展而来的,离开了民歌,我们就失去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无论唱民族歌曲也好,搞民间音乐也好,民歌这个‘根子’不能丢,根子一旦断了,民族就好像失去了灵魂。”才旦卓玛说得没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与发展,所以在演唱风格上应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能反映出本民族的感情同时也能丰富生活。然而现在这些民族特色和风格被淡化了,产生了同化的趋势,许多民族歌手的演唱笼统地逐渐地被“汉化”,他们都有着极为相似的“优点”——一样的字正腔圆,一样纯正的普通话,同样优美的音色,甚至演唱时面部表情都极为相似,显得非常的“专业”。这也就是造成今天歌坛“千人一声”“风格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这样是不对的,才旦卓玛说:“我们的国家这么大,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代表性音乐。这些音乐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说起这些,才旦卓玛还提到:“我经常会出国参加一些演出,那个时候也会看一些其他国家的表演,你会发现,每个国家自己民间的东西都丰富得不得了。”

    正是看到这点,才旦卓玛才确定地认为我们应该守住这些代表本国、本民族特色的东西,并好好地发展它。她认为,应该多挖掘我们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因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是一个大宝库,有太多值得发掘和表现的内容在等着我们。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原生态歌手的演唱获得大家认可时,她很欣慰,并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传达给这些年轻的歌手:“让自己唱的东西多一点,路子就宽一些。在上海音乐学院时老师没有封闭我,没有单用藏族的歌来套住我,而是让我学习外国歌手如何把握花腔女高音,声音很松弛,不僵硬。当然有个前提,就是必须先唱好自己民族的歌。唱各种各样的歌曲,从中发现科学的发声方法,这很重要。我现在还能唱得了歌,跟科学发声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才旦卓玛就是在演唱中继承和发展了藏民族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方法,这种发声方法不是纯粹的“白声”、“喊叫”,它是有气息支持的,是较为自然的混声唱法。发出的声音高亢嘹亮、宽广抒情,又悠长婉转,具有灵活性。受西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藏族人民形成了这种风格、地域性很强的音色和发声方法。

    当年的才旦卓玛唱歌根本不用话筒,因为她的声音高亢激昂,再用话筒扩音简直要刺穿人的耳膜。如今才旦卓玛不得不拿起了话筒,她说:“到底不那么年轻了。”同时代的歌唱家大多告别了舞台,可是她说:“我离不开舞台,我就是想唱、喜欢唱,叫我放弃歌唱事业不行。我要把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深情都唱出来,直到不能再唱的那一天。”

唱歌不能随便唱

要带着感情唱

    才旦卓玛拥有一副非常漂亮的嗓子,练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艺,有着“永远为人民歌唱”的强烈信念。与其说她在歌唱,不如说她在倾诉;说她在倾诉,不如说这是情感与灵魂的激荡,真情的自然流露。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主要内容,歌唱是源自人心灵的情感的直接表现,歌唱的本质就是表达思想感情。“有的歌曲,我拿来以后,我自己要先能够体会到。我的好多歌曲都是歌颂党的,歌颂祖国,歌颂家乡。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这个歌什么意思,自己知道了、明白了才能唱出感情。练歌的时候也不能随便练,也要带着感情。观众的眼睛是很雪亮的,观众的耳朵是很好的,这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唱得好,他们都明白。观众听懂了,作为一个演员就成功了。我唱歌不是为个人,我唱歌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家服务,大家都听懂认可了,你就成功了。观众会评价你,你是不是真心唱的。”在演唱《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毛主席的光辉》和《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等这些歌曲时,才旦卓玛把自己对党、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无限感激和爱戴之情溶入其中,深入细腻地表达了西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唱出了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幸福,唱出了百万农奴的心声。她是藏族人民的女儿,同藏族同胞血肉相连。她的歌声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跨越了时空,直到如今,她的歌曲仍旧在传唱着。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在藏族发展,这其中有段渊源。1958年,当时只有21岁的才旦卓玛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从此走上了文艺工作的道路,从最早的成名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到她的代表作《唱支山歌给党听》,再到后来的《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玛很快用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和清澈动人的嗓音征服了全中国的听众。然而当她面临毕业选择的时候,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我毕业的时候找到了我,他对我说,你最好还是回去(西藏)工作,他说西藏人民很需要你们,西藏需要很多像你们这样的文艺人才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很好地去为西藏人民服务。周总理当初说的这一番话,我是一直都记在心里。”

    回到西藏的才旦卓玛用自己后半生的所有精力一直实践着总理的嘱托,她走遍了西藏的各个角落,她用歌声为家乡人民送上了问候与祝福。而在始终坚持自己的歌唱事业的同时,才旦卓玛也一直没有忘记让西藏的民族音乐、民族艺术发扬光大下去,她说:“作为一个民族,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将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兴旺。我希望我们西藏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民族的东西不仅能自己学好,还能很好的发扬、很好的宣传,不仅在西藏,在国内,还要在国际上宣传、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

    才旦卓玛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超越了单纯的歌唱家的范畴,超越了同她名字相连的声乐艺术,她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歌曲的发展,把藏民族的声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时才旦卓玛还在西藏举办青年歌手比赛,并专为培养少数民族歌手设立了“才旦卓玛艺术基金”,选拔出优秀的青年歌手送到内地艺术院校深造。“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是要发展,要宣传。停留在一个地方也是不行的。怎么样更好的给它配合好。比如我写的歌,我那个民歌写出他的特色来,这样就好。我和谭维维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当初她也给我们不少西藏的新歌唱出去,给全国人民。她有我们西藏的歌唱得很好的。我觉得《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仅像老的这一代人,喜欢、传承下去,歌颂党,歌颂祖国是永远要唱的。”她说,希望年轻的藏族文艺工作者保护好自己民族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提升民族的特色,为西藏和全国人民服务。

    不仅如此,才旦卓玛还致力于藏戏的发扬光大。她说,藏戏是西藏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历史比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昆剧还要悠久。每逢藏族民间传统节日,比如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都有演出藏戏的风俗。只凭一镲一鼓的伴奏,藏戏演员身着五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演绎起藏民代代相传的八大戏本故事。藏戏的发声更接近西洋美声唱法,而藏戏的表演却更接近中国传统戏曲。多年来,藏戏少为外人所知。才旦卓玛频繁地走访西藏民间,收集藏戏唱段,同时把这些唱段带到演唱会上。她说:“我要让更多人了解藏戏,保护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