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 在音乐中感受最纯粹的情感

发布日期:2018/8/1 12:25:00    
  

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 在音乐中感受最纯粹的情感

    宋飞,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多达13种弦乐器,被誉为“民乐皇后”。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弓弦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宋飞表示,当今的民乐人身处国际化文化环境当中,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所有人对世界的认识。对于音乐也一样,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对文化来说应该多元化,多姿多彩。“民族音乐二胡需要经典传承,它是从传统走来的,对于当今的人来说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但是,传承与当下的环境是有距离的,显得格格不入,有很多观念是相悖的。所以在学习传统与继承传统方面就要像染布一样,该留在上面的一定会留在上面,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不是博物馆式的照搬,更多的是人的传承,成为血脉,将自己置身于生态文化空间当中,与当下结合,将自己浸泡其中,体会当下的思维与情感,抽身离开时,就会有反思。”

  而对于现在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艺校或各类培训班学习音乐,宋飞建议:“学习音乐有一个过程,从兴趣、乐趣到志趣的过程,而不是功利的训练。学音乐不光是技能的训练,还要有文化的熏染。”

  宋飞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给产生困惑的音乐爱好者释疑:“有音乐的相伴,在生活当中会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受。实际上学音乐是快乐的事,是幸福的事,在音乐当中感受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学习音乐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用音乐表达内心的观念。通过音乐与他人交流,甚至与素不相识的人来交流。音乐可以变成符号与记忆,比如说听到小时候的音乐,思绪情感都回到那个时空。在音乐当中寻求感动,对于演奏者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不能总停留在模仿阶段

要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记者:你会胡琴、古琴、琵琶等13种民族乐器,是如何掌握这么多乐器的?

  宋飞:我想回归过去那些民乐大师的行为轨迹和研修方式——除了二胡,阿炳还精通琵琶和笛子,刘天华更是学贯中西,他会小提琴、小号、琵琶等等。我一直很喜欢琵琶,但上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父亲觉得弹琵琶的人太多,就让我学古琴。上大学的时候,我修了二胡和古琴双主科。到了大三,因为还是喜欢琵琶,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毕业之后,我又开始学京胡、坠胡。“弦索十三弄”可以说是我回归传统民乐研修方式实践成果的发表。

  记者:同时学这么多乐器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吗?

  宋飞:我不可能付出13个人的时间和体力、精力、脑力,但我从小就不是单一轨迹,所以倒不觉得有负担。我往往是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来带动技术的成长,我学不同乐器的目的,是为了让二胡演奏能对民间传统的东西表达更到位,因为很多作品都需要方言化的表达。例如,坠胡让我加深了对河南音乐的了解,于是用二胡拉河南小曲时我就借鉴了坠胡的特点。

  同时,我学习时采用的是非常规方式,将各种乐器分类,对它们进行比较式把握,只记每个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东西。其实,每种乐器都并不特别难,最难在于“弦索十三弄”更换曲目时要在不同乐器之间来回转换,因为每种乐器的定弦、指法等都不同,这场音乐会要求演奏者对各种乐器了如指掌、驾轻就熟,甚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能在头脑中迅速进行信号转换。

  记者:人们都说你善于吸取古典的、民间的、西洋的音乐营养,你在这方面有何体会?

  宋飞:音乐需要开放和传承。我和大家一样,在什么都不会的时候,经历了书法临帖,即规范训练的阶段,不少演奏家都曾是我模仿的范本;但没有技巧不行,而过于强调技巧又会成为音乐表达的障碍,而所谓大师,就是到一定时候打破规范、追求个性,继而形成自己独创的方式。我从小就听阿炳的录音,可以准确模仿他的《二泉映月》,同时我也留心其他前辈演奏家怎么拉这首曲子,在模仿、比较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拉。不能总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最终要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记者: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瓶颈”,又如何克服的?

  宋飞:我曾和父亲探讨演奏家的境界,比顶天立地更上一层,是惊天地、动山河,再往上呢,应该就是无须表达,别人已能自然感受到。拿古琴来说,我曾经音准、技巧都没问题,但总感觉弹出来什么都不像,而我的老师当时91岁了,手脚不灵,音有时也不准,但他往那一坐就比我强,气韵就是了。所以,我在1999年之前的3年,曾用过一个很极端的方法,就是天天只拉音阶、不较劲去练作品,仅仅在头脑中熟悉音乐,希望能让技术变成鲜活的、自如的、下意识中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这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和冒险,不成功就是退步,结果,1999年我录第一批教材时,《葡萄熟了》和别人及自己以往的都不同了,我知道自己越过了一个台阶。

  记者:你作为目前国内二胡的顶级演奏家,和其他演奏家相比有什么“杀手锏”?网上有很多关于你代表作的探讨,你自己怎么看?

  宋飞:我从不为自己设定代表作,我在演奏上“不挑食”,只要是我喜欢的,都会把它变成自己的。而我真要说有一个“杀手锏”,应该就是我永远在变,包括弓法、指法,就像狂草,没有固定的写法,情境到了自然一气呵成。

音乐能让人

保持最初的天真

    记者:你觉得什么样的小孩子学民乐比较好?多大开始学民乐比较好? 

  宋飞:应该看小孩子的性格,有的性格好动,有的性格好静。像小提琴、钢琴有从很小就开始学的,但是他最后成才质量的高低并不因为他是3岁学的还是4岁学的,而在于小孩的兴趣和他接受水平的高低。一定不要让乐器给孩子太多的负担。乐器的重量要让小孩能承受,如果琴太重的话,会让孩子从小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觉得琴是个很大的负担。

  记者:没有乐感的孩子可以学琴吗? 

  宋飞:这样的小孩可能不会以此为专业,但是学音乐对他的审美、智商、情商都会有帮助。在这个阶段我倡导学乐器,比如学钢琴,十个手指都会动,会锻炼小指的神经末梢,对智力开发很有帮助。 

  记者:入门先学哪种民乐比较好? 

  宋飞:古筝相对比较容易入门,容易成调,也最容易让孩子有“成就感”。 

  记者:西洋乐和民乐混合学行吗? 

  宋飞:我在台湾的时候发现有些孩子学民乐特别快,因为他们之前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或小提琴。那边的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两个都学到,或者先学民乐,或者先学西乐,有一种文化的平衡。我觉得孩子越小,越有一种文化的记忆或者烙印,但是假如他没有这些,等他大的时候,他文化观念的形成很难扭转。所以我并不是主张孩子都练民乐,而是觉得在他们小时候对世界放射性地吸纳时,能够尽早地接触我们自己文化上的东西。

  记者:为什么很多孩子学琴像是没兴趣? 

  宋飞: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学琴的时候都是从不好到好,练的时候一定要心情好,心情不好就不要学了。小孩子学琴不会有太大的耐性,因为孩子坐不住的。可以让孩子学半小时以后放松一下。不要让孩子一点没有自己的空间,否则开始时的兴趣可能会变成后来的反感。

  记者:做艺术的人对事物永远有美的向往,你希望你的女儿未来也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吗?

  宋飞:并不希望女儿一定要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但是要懂得音乐的真谛,音乐让人永远觉得生活有真诚善良的一面,音乐能让一个人保持最初的天真。 

  “做音乐千万不要失去本真的自己,要做到人琴合一。有的时候为了比赛,展示自己的技巧,反而不如小孩子的弹奏打动人。音乐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无论在音乐中表达怎样的情感,这情感一定是真的、善的、美的。” 宋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