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聚焦·两会

发布日期:2018/7/26 14:34:49    
  

聚焦 两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作家、艺术家如何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多位文艺界代表委员从创作方向、人才培养、扶持政策、影视走出去、纪录片、网络文艺等多个方面为文艺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 郑晓龙

应努力多出“高峰”作品

    “过去人们常把没有‘高峰’作品归咎于经济困难,现在再说没‘高峰’是因为没钱就说不过去了。”

  3月4日,全国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会上,郑晓龙委员说,文艺工作者应努力多出“高峰”作品,既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要能够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必然会吸引世界的关注,而文艺作品是表现其核心价值观非常好的载体。

  “文艺创作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通过委员履职帮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是真正‘强起来’的新时代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 白岩松

文艺工作者要跟上人民的文化需求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的变化就是中国人逐渐由对物质的追求,演变成对精神的追求,在精神追求中,文化是重中之重。

  “《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走热,反映着老百姓已经更快速地产生了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文化行业工作者应跟上这种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 关峡

推动建立“深扎”长效机制让艺术家下得去、待得住

    “其实,我很想经常到基层体验生活,最好能待上个一年半载,但单位经常有事。此外,我们还面临着评职称等压力,单位不会因为你下基层次数多而照顾你。”一位文艺院团的年轻编剧曾私下跟记者说。因此,除了文艺工作者自身要增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动性,还须推动建立“深扎”的长效机制,让艺术家下得去、待得住。

  这几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除了在重庆的北斗村建立“深扎”实践基地外,还在云南红河建了类似基地。关峡委员说,他们不仅是要建一个个采风点,而且希望形成一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比如,以红河为基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深扎”活动:从组织作曲家采风、创作,再到北京演出,已经形成一些经验。现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每年都会安排专门的“深扎”经费,为艺术家的“深扎”提供更多保障。

  这些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委员,每到一个地方,都和当地人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交流,“在山间、溪水边采风,听到的声音都是带着回音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格外美,格外震撼,艺术家创作的想象力也就被开启了”。

  在基层行走,不仅能让艺术家获得灵感,也拉近了他们和群众的距离,培养了他们和群众的情感。2011年6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建立了“基层文化联系点”,从那时起,乐团的音乐家们与北斗村的农民结对子、搞帮扶,赠送乐器,帮助他们组建农民管乐队,每年还一起下田劳动。艺术家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播撒文化种子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与满足,心灵受到洗礼。正如其中一位艺术家所言:“通过几年的接触,真正感受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 张凯丽

文艺工作者应充满正能量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前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每个文艺工作者无论在舞台上角色如何,生活中都应该努力做一个有善心、有善行的好人,时刻保持正能量,观众才会支持你。

  “做一个好人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追求,作为一个演员更应该身体力行。因为演员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好还是坏、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可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 张光北

文艺创作要“真”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文艺界别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光北在代表文艺界组发言时提到,文艺作品是否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根源还在于要与民族的基因、血脉真正联通。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工作者必须把“真”作为毕生的追求,沉下心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方能发现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为自己的作品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同样离不开这种“真”。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才能产生文化自觉,才能真正提升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 冯远征

必须要付出巨大的辛劳才能成就表演艺术的高峰

   在北京人艺经常带领年轻演员创作话剧作品的冯远征,十分关注青年演员的成长。2018年春季艺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让冯远征感慨如今的影视、戏剧行业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年轻演员能够对表演这个行业充满敬畏感。“年轻人追逐艺术之梦是好的,但他们要首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表演职业,以及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职业。”冯远征经常会对年轻演员说,表演这个职业其实有很多艰辛之处——自己在横店拍戏时,地表温度曾高达57摄氏度;在东北拍戏时,气温曾低至零下39摄氏度,而且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年轻人不能只看到演员光鲜亮丽那一面,而忽略必须要付出巨大的辛劳,才能成就表演艺术的高峰。”冯远征说,“做演员,就要耐得住寂寞。”

  冯远征坦言,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对于年轻人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艺术教育同创作实践是脱节的,有的年轻人来到北京人艺,在表演能力上达不到剧院的要求,我们必须得重新培训。”冯远征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现在文艺行业比较繁荣,不少学生刚上大学就接通告出去拍戏,没有时间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有些艺术院校的老师理论功底很深厚,但缺乏表演经验,这导致他们在教学时会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

全国政协委员 成龙

扶贫攻坚,艺人责无旁贷

     连续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今年的两会上,他关注的问题是组织影视艺人履行社会公益责任,参与扶贫攻坚。

  “在这个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中,我们演艺人要参与到中间去,成为扶贫力量的尖兵,发挥演艺人的社会影响力。”他认为,组织影视艺人参与扶贫攻坚战,让文艺界与国家战略同呼吸,能够对社会起到良好的推动效应。

  同时,他更加强调,扶贫不仅要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精神扶贫。“要以对口的贫困县为依据,由影视艺人分组根据贫困县的相关故事创作精准扶贫的电影,通过影片推广宣传,吸引社会资源,实现扶贫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 曹可凡

好的文艺作品离不开生活

    3月6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海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提到,近年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调控措施下,多了不少弘扬文化自信的好作品。传统文化如京剧、昆曲都在近年得到弘扬,重新流行起来。更难得的是,观众不仅变多了,观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听戏白头发的多,现在被更多黑头发人取代”。

  同时,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作品也渐渐成为社会主流。如《白鹿原》《爱人同志》等影视剧播出后引发广泛社会讨论,这说明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革命主旋律题材,有着广大的观众基础,只要得到重视和认可,就能激发出极强的社会凝聚力。

  曹可凡说:“好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生活,电视节目也是如此。结合东方卫视的实践,从节目的社会影响看,电视媒体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选题上,都是大有可为的。”

全国政协委员 张颐武

要更加重视网络文学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在两会中关注的是网络文学的发展问题。他提出,应让文化领域的小微企业和网络文学得到关注。网络文学作家如果能创造一个大“IP”,就能创造出下游的影视和阅读领域,拉动很大的相关产业链,对于这些产业,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切。

  “在新四大发明之外,中国的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对全球贡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的网络文学发展得这么好。”在张颐武看来,在中国的网络文化中,网络文学建设是亮点。在全球的文学领域里,华语网络文学是发展最健康、最独特的现象。同时,中国电子商务的成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护和支撑,电子支付为作家版权的收益提供了便利。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对全球的引领作用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 关牧村

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关牧村向大会提交建议,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满足三地群众对优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关牧村说,京津冀三地历史渊源深厚,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但三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程度还不够高,各自在文化协同发展中的定位较为模糊,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她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三地文化部门应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和具体工作层面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协商交流。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制,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推进演艺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演出机制,加强艺术院团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深入探索三地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推动非遗项目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一批具有京津冀特色的非遗项目扩大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 贾樟柯

需进一步培养优秀电影人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接受采访表示,“电影可以培养青少年有更细腻、更丰富的情感世界,会对青少年成长发挥重要影响。”

  他还提到,目前电影导演等各个创作岗位的人才储备不足,需要加大影视文化教育的力度,培养优秀电影人,一方面需要对年轻人提供更多资助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电影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 高满堂

有中国特色才能真正走出去

       3月4日,全国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高满堂谈到,前几年一直说中国电视剧要“走出去”,这两年他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表示,这两年中国电视剧做到了真正的“走出去”,反映了我国国力和文化实力的增强,文化的自信使中国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外观众、影视机构、电视台的重视和欢迎。

  在高满堂看来,真正能走出去的电视剧,必然具备了中国特色的内容,有了中国的独特性,对方才会接受,并不是去迎合。

  “世界要了解中国,首先要通过媒体和影视作品来了解中国,电视剧、电影担负着把现代和新时代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重任。”高满堂说,“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在做好当代题材上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