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张立萍 演唱歌剧不能 只重“歌”不顾“剧”

发布日期:2018/7/24 14:32:33    
  

张立萍 演唱歌剧不能 只重“歌”不顾“剧”

     张立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在歌剧上颇有造诣的她,曾多次在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德意志柏林国家歌剧院在内的世界著名剧院出演女主角,深受各国观众的喜爱。在演出之余,张立萍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歌剧人才,并做了许多普及歌剧的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歌剧,了解歌剧。她曾在《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浮士德》、《弄臣》、《采珠人》、《卡门》、《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白袍修士的对话》、《蝴蝶夫人》等歌剧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并塑造了柳儿、乔乔桑、咪咪等众多经典角色。 

    近些年在音乐艺考中,选择演唱歌剧选段的考生越来越多,诸如《费加罗的婚礼》、《卡门》、《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歌剧中的选段都是考场上的热门。这个现象在以普及歌剧为己任的张立萍看来,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了解歌剧,喜爱歌剧,但她同时也认为,对于参加艺考的考生来说,演唱歌剧选段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她表示:“相比美声风格的歌曲,选择歌剧选段作为考试曲目更能体现唱功,易得高分,所以备受考生的青睐。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歌剧选段的演唱难度不小,这增加了考生失误的概率;著名的歌剧选段中有不少使用的是外语,这也延长了考生练习的时间;同时有不少歌剧选段是宣叙调的形式,它们旋律性较弱,对于乐感较差的考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些困难。因此,对于想要拿歌剧选段当作考试曲目的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演唱歌剧选段的考生而言,张立萍认为他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注重歌剧中的“歌”,而不管歌剧中的“剧”。她表示:“歌剧虽然是通过演唱的形式来进行表演的,但核心还是戏剧,向观众传递剧情和情感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演唱歌剧选段的时候,气息、位置都非常好,但就是没有戏剧感,不仅声音干巴巴的,就连身体也是一动不动,像个歌唱机器一样。歌剧非常忌讳这样,我们不应该只是唱,而是应该用唱的方式将角色演出来。”

    张立萍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语言,“我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演唱外国作品的时候,发音显得有些‘中式’,而且语气和断句也很奇怪。细究之下,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在学习外国作品之前,他们并不会去查一查歌词是什么意思、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而是直接将歌词的发音用汉字或拼音标注出来,然后对着一堆毫无意义的‘乱码’学歌。我非常反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连歌词的意思都不知道,连自己要表达怎样的情绪都不知道,那该如何歌唱呢?尤其在演唱歌剧选段时,我们不仅要知道歌词的意思,我们还要分析人物性格、倾诉对象等,这样才能将角色演绎出来。同时,我也很反感用汉字或拼音标音的方法,虽然这样做貌似很省事,但就像我们听到外国人说中文会觉得很滑稽一样,让精通那些外语的人听到这种“中式”歌剧,可是会笑掉大牙的。”

   “所以我们学习歌剧之前,应该先系统的学习发音,然后再对歌词进行分析,”张立萍表示,“尤其在分析人物的时候,我们虽然可以结合前人的经验,但最好还是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就像前两年我在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中出演莱奥诺拉,虽然这个角色之前我已经演过三场了,但我还是想要加入新的理解。传统理解上,人们会认为莱奥诺拉的声音要更加戏剧性,但她其实很像《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一开始是非常古典的美声,有很多欢快轻灵的花腔,但到了第三幕,因为角色内心世界的改变,声音才会变得更加温暖、厚实、高贵、坚定。所以,我们演唱歌剧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