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叶小纲 成就他人的伟大, 亦是自身的幸运

发布日期:2018/7/24 13:49:40    
  

叶小纲 成就他人的伟大, 亦是自身的幸运

    自去年九月份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的第五交响乐《鲁迅》一直深受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其通过西方乐器讲述中国故事的手法所呈现出的激越磅礴的鲁迅精神,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自去年十二月修订版再次亮相国家大剧院以来,人们也一直期待,能够再次领略鲁迅作品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上个月,在2018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上,叶小纲第五交响乐《鲁迅》再次与观众见面,本月又由上海爱乐乐团在上海首演,助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可以说为广大交响乐爱好者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几十年的酝酿成就了《鲁迅》

  记者:想问一下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鲁迅作为交响乐的题材?

  叶小纲:因为鲁迅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我印象很深刻,那时候刚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就直接拿着这些钱去买了一套《鲁迅全集》。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鲁迅全集》并不完整,后来我又陆陆续续的把鲁迅的其他作品都研读了一遍,可见我对鲁迅的喜爱。可以说,我现在的文字稍微有点儿讲究,也是受惠于鲁迅,那个时候看到有好的句子、好的词,我都是要抄下来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鲁迅的感触也越来越深。年轻的时候我就动过念头,想要以鲁迅为题材进行创作,但那时不仅是技术还是思想都不成熟,不会构思,也不知道往哪儿写,就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前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那时我才终于动笔,将脑子里的念头付诸实践。当时草稿只打了一个月,写起来一气呵成,很顺。毕竟,心里酝酿了几十年。

  记者:相比于第一个版本,之后的《鲁迅》有了哪些变化?

  叶小纲:去年九月份首演之后,《鲁迅》得到了不少好评,但我的心里明白,它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那之后我又仔细修改了一遍《鲁迅》,就跟糊墙纸似的,这里抹一刀,那里抹一刀,等到去年十二月修订版上演的时候,《鲁迅》几乎变成了另一部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朝花夕拾》,可以说是完全推翻重来,在第一版中,《朝花夕拾》完全是由弦乐队演奏的,我觉得单单只靠弦乐队不足以表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现的那种苍凉和悲情,所以后来我把它改成了管弦乐队版,效果就要更好一些了。而今年《鲁迅》献演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和上海之春音乐节,我也对作品进行了小范围的第三次修改,总体来说,还是想让观众能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以说不断的修改也让我对作品更有信心,刚开始的时候我管《鲁迅》叫交响诗,要知道“第五”在交响乐历史上都是作曲家最重要的作品,所以我一开始也没有敢叫“第五”,直到后来由国交演奏的第二稿我才敢叫第五交响乐,这跟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记者:鲁迅的作品那么多,您是如何选择这九个作品的?

  叶小纲:鲁迅的作品的确很多,我在选择的时候,主要还是选择了脑海中影响比较深的作品,以及流传比较广的作品,像《社戏》、《祝福》、《阿Q正传》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记者:《鲁迅》中的唱词均是来源于鲁迅的作品原文,对此您是如何考量的呢?

  叶小纲:我们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鲁迅文章的词句,也依然会感受到他对于社会分析的透彻和遣词造句的功底,在他的文章中,不仅有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有对时代发展的希望、对中国走向光明的希望。所以我决定用鲁迅的原文来作为交响乐《鲁迅》地唱词,实际创作的时候,我会把鲁迅的句子摘出来,去掉其中不要的部分,但我不会添加一个字。《两地书》那么长,我先挑出四页,根据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故事的推动来裁剪,现在整个进程还是相当完整的,前面讲社会后面讲爱情,鲁迅从未被人展现过的温情的一面,也被我展现出来了。

中国文化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记者:《鲁迅》如今受到那么多的好评,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叶小纲:在《鲁迅》的宣传册上,我写了这么一段话来描述鲁迅对于我的意义,“在隽永时空中,鲁迅是心中永不灭熄之烛照,他不仅创造了生命的意义,也让芸芸众生体会到宇宙间深藏不露的教义。音乐表述了一个尚未开发的世界,为意识中仍未成形的宇宙观解开缰绳,打开在迷茫中失落的灵魂枷锁。”对于这部作品,我觉得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用音乐与鲁迅精神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罢了。相比于大家对于我作品的好评,我更高兴的是大家没有忘记鲁迅对国人的激励,我只想说,成就他人的伟大,亦是自身的幸运。

  记者:作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您对于当下交响乐创作的现状有什么看法呢?

  叶小纲:当代的中国交响乐作曲家其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相较而言,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年轻一代缺少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作曲家,然而事实上,我感觉中国的这块力量已经形成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批判和反思,更需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呈现出来的平台。而且经过多年的演变,从事交响乐创作的作曲家也慢慢的开始将西方音乐语言与中国文化内核相融合,并以多样的题材和丰富的元素为中国交响创造了更多的可能,这在我看来非常宝贵。

  记者:《鲁迅》也是属于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的作品吧?

  叶小纲:没错,我还是很喜欢用西方乐器讲述中国故事的。因为这样的作品如果去外国演出,可以直接用他们的交响乐团,在我看来这对于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来说,是一个相对便捷的方式。如果我们总是派自己的民族乐团出去,人家会好奇、喜欢,但不会演奏,就不能变成他们的常规曲目。你的东西别人都在演,那才是真正的走向世界。我的其他作品像《长城》、《广东音乐组曲》、《喜马拉雅之光》、《永乐》等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观众理解起来都不会感到太过困难,因为音乐是共通的语言。现在中国的交响乐想要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语系。我们不能一演奏就都是贝多芬,只有向世界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才能让中国文化以音乐的形式走出去。这也可以说是我选择鲁迅作为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是我们的思想前沿、对民心的鼓励以及展望,在今天都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我希望这部交响乐作品能引起广大观众的深思,并让世界范围的观众了解这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