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中的长征颂歌 | ||||
发布日期:2016/10/24 10:48:51 | ||||
一个秋风飒飒的下午,跋涉万里的红军来到甘肃哈达铺。在一个铁匠铺旁边的邮局中,毛泽东看到一张过期的《大公报》,短短的新闻稿,透露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毛泽东欣喜地断定,红军找到了“落脚点”,并作出“到陕北去”的决策。那一年,正是1935年9月。那一刻,毛泽东激情澎湃,写下了《七律•长征》,抒发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情怀。 次年十月,红军会师陕北。对于两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曾总结其意义与结果:“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而今,八十年过去了,伟大的长征也以多种方式、多元载体铭刻在世人心中。其中,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也在方寸天地间展现着万里长征的悲壮与辉煌,成为弥足珍贵的纪念。 邮票再现“地球上的红飘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邮政部门多次以“长征”作为重要主题,在邮票上再现这一伟大壮举,将这个被作家魏巍诗意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紧紧系在了邮票的方寸之间。 1956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邮票纪念长征胜利20周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发行以“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两枚邮票以两幅名画作为邮图,将万里长征中的惨烈战斗和艰苦跋涉作了动人的表现。第一枚邮票采用1951年李宗津创作的油画《强夺泸定桥》,表现长征途中一场震惊中外的激战场面,深沉的单色基调烘衬出悲壮的历史氛围。第二枚邮票采用了黄丕星创作的版画《过雪山》,画境以皑皑白雪为基本色调,线条镂刻得遒劲有力,体现出山体崖岩的坚实和红军跋涉的艰辛,生动表现了毛泽东所描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迈气概。 此后,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以及重要的历史节点,邮政部门多次发行纪念邮票。这些邮票在选题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重大战事作为邮图,再现长征的伟大壮举和征战奇迹,回顾了历史,也留住了历史。今年十月,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隆重纪念的热潮中,中国邮政再次发行六枚纪念邮票以承载长征精神。 历数历年发行的以长征为主题的邮票,万里长征的伟大史实在方寸天地间真实形象地得到权威表达,这些记录在方寸之间的长征史迹,不啻为一个在多年时光中形成的关于长征革命传统的形象画廊。 画境尽显中国风范 在新中国邮政长达近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邮票设计风格,包括对长征这一主题也作了富有特色的艺术表达。 从选取邮票图案的思路上看,长征主题的邮票,多以宏大叙事的理念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础。因此,几乎全部邮票均采用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为邮图。这一选择主要基于油画特殊的艺术功能,其特点与优势就在于以大型篇幅、饱满色彩进行纪实与写实,这使它往往成为重大历史题材在艺术表达上的首选载体。 作为尺幅微小的方寸邮票,大场面油画的步入,须适应邮票自身特点。如果说,近年来以还原油画本真为原则的邮票,或难免有画面不够清晰之虞;那么回望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同样选用油画,但采用单色雕刻版的设计,如“抢夺泸定桥”是以与战火气氛相适的深紫色为基调,“过雪山”则以与自然环境相符合的蓝白为主色,不失为尝试将油画纳入方寸的好创意,在艺术效果上,既保持了油画的神韵与写实,又在雕刻版的精心设计与印制中体现出了中国风范。 小小一枚邮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弘扬着民族精神,积极传承着红色基因。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次艰难的大进军。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长征是壮举、是奇迹、是史诗。在现实中,长征又是弘扬崇高信仰、继承艰苦奋斗精神、坚定胜利信心的伟大典范,其所凝聚的“长征精神”,将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