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艺术品资产化离开人才培养寸步难行 | ||||
发布日期:2016/9/26 18:07:23 | ||||
艺术品资产化的许多问题,可以说都是一个跨界创新的问题。我们之所以面临这么多问题与困难,其中,人才这个基础薄弱,可以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性问题。带着如何培养艺术品资产化人才问题,中国艺术品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先生向记者表示,在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艺术品资产化是绕不过去的核心环节。有关艺术品资产化方面的人才要求与培养方向,更为专业、更为重要、更为急迫。 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记者:您说过,人才培养是艺术品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到今天,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急迫的问题。为什么把人才培养看得这么重要? 西沐:我们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结果。在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艺术品资产化是绕不过去的核心环节。由此可见,有关艺术品资产化方面的人才要求与培养方向,更为专业、更为重要、更为急迫。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急需大量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二是艺术金融是一个新的业态,艺术品资产化是一个新的课题; 三是艺术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创作发展阶段,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急需在多点进行创新突破; 四是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前沿理论问题,更是前沿实践问题。问题的复杂、困难程度已经超出了问题本身。需要多专业、多领域,整合相应的优势力量与能力,协同攻关。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离开人才,离开人才培养这样一个基础,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记者:中国艺术金融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西沐:艺术金融这个业态的特点,决定了艺术金融人才除了具备人才应有的一些通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特质。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金融人才在智能与实践结构上要求是跨界的。突出表现在:在智能结构上要跨学科,在前沿实践创新中要跨领域。二是艺术金融人才的行业经验的学习积累是关键。行业经验积累包括:金融的、艺术的、市场的、产业的;三是艺术金融人才国际化视野是前提。国际化包括:一是要有国际视野;二是要精通中国市场,知道如何融合发展;四是艺术金融人才要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动态变化的需求。其中,适应的根本还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认证体系亟待推出 记者:中国艺术品资产化人才又应该如何培养? 西沐:关于艺术品资产化人才的培养问题,可以说,目前我们还缺乏两个比较重要的前提:一是对艺术品资产化的内在规律,我们目前还缺乏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出相应的培养目标与需求;二是我们的艺术品资产化发展业态展开正在进行,实践中的问题、难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特别是相应的运营、技能等的进一步规范、深化尚需时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理论前沿与前沿实践的跟踪与研究,建构能够适应当代艺术金融发展需要、面向未来的中国艺术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理论体系;二是围绕前沿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政、研、学的协同创新研究,在研究中建构理论、培养种子人才,形成教育案例;三是积极发展相应的行业管理组织,重点推动艺术品资产化人才培养问题;四是在具体的实践运营过程中,培养团队,培养针对性更强的艺术品资产化发展人才。 记者:人才培养也需要有一套认证体系,现在我们国家也没有艺术金融类似的专业,那么业内如何认证所需的这种跨界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西沐:人才的认证问题,可以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是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就与艺术品资产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许多重大问题一样,关于这种人专业能力的认证与评价,目前可以说还没有起步,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也比较突出。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缺乏,是进行艺术品资产化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尽快突破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建构相应的人才认证评价的管理体系,建构相应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基于战略研究与规划基础之上的相应的目标、内容及管理体制与体系;二是要建立相应的不同学科门类与职业门类的人才认证评价标准;三是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认证评价方法、方式与相应的体系;四是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认证评价的提升机制,使人才的认证与评价工作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从目前来看,我们对艺术品的资产化人才的认证评价工作还缺乏相应的基础,相应工作的开展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真正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扎实探索 深化创新 记者:在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与南方文交所签署合作项目里,号称“文化艺术黄埔军校”的“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文化艺术经纪人资格认证班”培训项目的开展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此项目专家的委员会的一员,您觉得这样的人才培训项目的开启对业界会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关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与南方文交所的全面战略合作,最为重要的看点有两个:一是“政”“企”合作,是文化部系统与“文交所”体系的首个战略合作;二是这个合作是全面、持续性合作,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资格认证班”是这种战略框架合作之下的一个具体的落地项目。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资格认证班”发挥了文化部的政策、人才、资源等优势,在培训内容、方向、方法、政策等多方面给予了更加权威与有效的支持。而南方文交所更是基于自己的需求,面向自己的平台运营与需求,设定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目标与需求,使培训班从一开始就更加强调权威性与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型,对业界流行的一些模式来说,是一种创新,具有很强的标示意义。这种标示意义,最为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四个大的方面:一是理论的系统性;二是应用的专业性;三是培养的针对性;四是导向的政策性。 可以说,由于培养工作充分落实以上四个方面的特性,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专业性、职业化与对宏观政策认知与把握的敏感性,为文交所这一类平台性的交易模式与市场化发展,探索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继续深化发展的可能路径,值得进一步扎扎实实地探索,深化创新。我们相信,这一创新模式,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创出一条新路。 记者:除了人才培养之外,在艺术品资产化的过程中,还面临什么问题? 西沐:在资源的资产化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次机会与成功的实践,例如企业的上市,房地产市场的商品化、资产化,矿产资源的商品化、资产化等,这些当时的新领域的资产化经过探索,可以说进展顺利、迅速。而为什么说艺术品作为一种资源,其资产化、金融化表现的非常困难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也是非标准化的,其估值面临非常复杂的状况,存在状态的复杂性、可复用性等特征,对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需求非常个性化,评价的取向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实际上,我们在传统经济学中所面对的、研究的资源对象与艺术品及其资源是完全不同的资产形式,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必须要大力创新的发展通道。 |